[賞劍] 中國古代名劍之二圖片來源: 網 路 豐城劍:古代名劍。即龍泉、太阿劍。《晉書.張華傳》;「吳之未滅也,鬥牛之間常有紫外紫氣。及吳平之後,紫氣愈明。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偉象,乃要煥宿,因登樓仰觀。華曰:『是何祥也?』煥曰:『寶劍之精,上徹於大耳。』華曰:『在何郡』?煥曰:『在豫章豐城。』華即補煥為豐城令。煥到縣掘獄屋基得一石函,中有雙劍,並刻題,一曰龍泉,一曰太阿。煥遣使送一劍與華,留一自佩。」 勝邪:春秋時期越國冶師歐冶子所鑄五大名劍之一。 魚腸:春秋時期越國冶師歐冶子所鑄五大劍之一。漢.袁康《越絕書.外傳.記寶劍》:「闔閭以魚腸之劍刺吳王僚。」參見「湛盧」條。蟠鋼:「魚腸」劍之別名。宋.沈括《夢溪筆談》:「魚腸即蟠鋼劍也。」亦稱松紋劍。參見「魚腸」條。 松紋:古代名劍「魚腸」之別稱。《夢溪筆談》:「魚腸,即今蟠鋼劍也。又謂之松經緯度。」 蟠鋼:「魚腸」劍之別名。宋.沈括《夢溪筆談》:「魚腸即蟠鋼劍也。」亦稱松紋劍。參見「魚腸」條。 松紋:古代名劍「魚腸」之別稱。《夢溪筆談》:「魚腸,即今蟠鋼劍也。又謂之松經緯度。」 燕支:古代名劍。《廣雅.釋器》:「斷蛇、魚腸、純鉤、燕支、蔡愉、屬鏤、干勝、墨陽,並稱名劍。」 蔡愉:古代名劍。參見「干勝」條。 畫影: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顓頊所用的寶劍。《名劍記》曰:「顓頊高陽氏有畫影劍、騰空劍。若四方有兵,此劍飛赴,指其方則克,未用時在匣中,常如龍虎嘯吟。」 騰空:傳說中古代部族道領顓頊所用的寶劍。《名劍記》曰:「瑞頊高陽氏有畫影劍、騰空劍。」 軒轅劍:古代名劍。《名劍記》:「軒轅采首山之銅,鑄劍,以天之古字題名。」 啟劍:古代名劍。相傳為夏禹之了啟在位時所鑄。梁.陶弘景《古今刀劍錄》:「夏禹子帝啟在位十年,對庚戍八年鑄一銅劍,長三尺九寸,後藏之秦塑山,腹上刻二十八宿,文有背面。面文為星辰,背記山月日月。」 夾劍:古代名劍。傳說殷帝孔甲在位時所鑄。梁.陶弘景《古今刀劍錄》:「孔甲在位三十一年,以九年歲次甲辰,采牛首山鐵,鑄一劍,銘名曰『夾』,古文篆書,長四尺一雨。 太康:古代名劍。以此劍造於殷帝太康在位時,故名。梁.陶弘景《古今刀劍錄》:「啟子太康在位二十九年,歲在三月辛卯春,鑄一銅劍,上有八方面,長三尺三寸頭,頭方。」 夏禹劍:古代名劍。傳說為夏朝大禹時所鑄。《名劍錄》:「夏禹鑄一劍,藏會稽山,腹上刻二十八宿,文有背面,文為日月星辰,背記山川。」 銅劍:古代劍名。以銅鑄成。《刀劍錄》:「夏君在位,以庚茂八鑄一銅劍。 輕呂:古代名劍。《逸周書.克殷》:「武王答拜。先入,適王所,乃施射之,三發而後下車,而擊之以輕呂,斬之以典鉞。」 鎮岳尚方劍:古代名劍。相傳為西周時期昭王瑕在位時所鑄的寶劍。梁.陶弘景《古今刀劍錄》:「昭王瑕在位五十一年,以二年歲次壬午,鑄五劍,名五嶽,銘曰:『鎮岳尚書』,古文篆書,長五尺。」 光劍:古代名劍。春秋時吳王夫差所用之物,長約一尺五寸,莖為圓柱形,有兩道箍稜。劍身有兩行陰刻篆字,銘文「攻玉王光自(乍)用劍以戰茂人。」為安徽省南陵縣出土文物。 吳王劍:古代名劍。《項奎虎丘山詩》:「當時吳王劍,礪光裂巖幽。」 吳王夫差劍:古劍名。為春秋時期吳國君主夫差所用。河南輝縣出土文物。劍通體長59.1厘米,劍身寬厘米。劍身上有陰刻篆字銘文:「攻吾王夫差自作其之用。」 吳王光劍:古劍名。為春秋時期吳國君至光所用。安徽南陵縣出土文物。劍通體長50厘米,莖為圓柱形,有二道環稜形箍。劍身有脊,近臘處有兩行陰刻篆字銘文:「攻吾王光自乍(作),用劍以戰戍人。」 吳越劍:古代名劍。《周禮.冬官》:「鄭之刀,宋之斤,魯之削,吳越之劍,遷手其他而弗能為良,地氣然也。」 永用劍:古代名劍。《拳劍指南》:「永用劍是銅質鑄,為古吳季子之子逞之佩劍。……此劍式樣頗小,度為古代佩持之手劍。」此刻全長一尺五寸六分,重為一斤六兩,劍柄較短。 伍子胥劍: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所帶寶劍。清.俞越《茶香室三鈔.伍子胥劍》:「伍子劍,在澹台潮中,長五尺許,有伍子胥,時浮水面,人取之必病,棄之好安。」 必盧:古代名劍。《吳越春秋》:「越王賜文種屬盧之劍。」一作「屬鏤」。 獨鹿:古代劍名。《荀子.成相》:「恐為子胥身離凶,進諫不聽,剄而獨鹿棄之江。」《注》:「獨鹿與屬鏤同」。「屬鏤」系吳王夫差賜伍子胥劍名。 越王勾踐劍:古劍名。為春秋越國君主勾踐所用。湖北江陵縣望北一號墓出土。劍通體55.7厘米,劍身寬4.6厘米,劍柄長8.4厘米。上有銘文,曰:「越王鳩淺自作用劍。」 鳩淺即勾踐。 時耗:古代名劍。《越絕書.越絕外傳.吳地記》:「扁諸之劍三斤,方圓之口三千。時耗、魚腸之劍在焉。」 長揚劍:春秋時代晚期的鋼劍。因1976年4月考古者發掘長沙「長揚六十五號」墓時出土,故得名。為被發現的第一柄古代鋼劍。此劍莖長7.8厘米,身長30.6厘米,寬2-2.6厘米,脊厚0.7厘米。 長鋏:古代寶劍名。較-般劍為長。《楚辭.九章.涉江》:「帶長鋏之陸離兮!」王逸註:「長挾,劍名,其所帶長劍,楚人名為長鋏也。王夫之通釋:「長鋏,劍也。」《戰同策.齊策四》:「居有傾,復彈其鋏,歌曰:『長鋏歸來兮』。」 陽劍:古代名劍。《文選.匕命》:「楚之陽劍,歐治所營。」 鹿盧:古代名劍。《宋書.符瑞志》:「宋太宗為徐州刺史,出鎮彭城,昭太后賜以大珠,鹿盧劍,此劍是御服,占者以為嘉祥。」 定秦:古代名劍。相傳為秦始皇所鑄之劍。梁.陶弘景《古今刀劍錄》:「秦始皇在位三十七歲,以三年歲次丁已,采北祗銅鑄二劍,名曰『定秦』,小篆書。李斯書,長三尺六十。」 水心:古代名劍。《晉書.束哲傳》:「又秦昭王以三月置酒河曲,見金人奉水心之劍。」 秀霸:漢光武帝劉秀所佩之劍。梁.陶弘景《古今刀劍錄》:「(光武)未貴時,在南陽鄂山得一劍,文曰『秀霸』,小篆刻,帝常服之。。」 分景:古代名劍。《漢武帝內傳》:「王母腰佩分景之劍。」 崩劍:古代名劍。漢平帝所用的寶劍。梁.陶弘景《古今刀劍錄》:「漢平帝在位五年,以元始元年掘得一劍,上有帝名。因服之,大篆書。」 隨侯劍:古代劍名。《漢書.郊祀記》:「又以方土言,為隨侯劍,寶玉、寶璧、周康寶鼎,立四祠於未央宮中。」 飛景: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鑄造的三把寶劍之一。曹丕《曹論》:「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,選茲良金,命彼國工,精而煉之,至於百辟,浹以清漳,光似流星,名曰飛景。」一作「蜚景」。元倉子曰:「蜚景之劍,威奪百日,氣成紫霞。」 流采: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鑄造的三把寶劍之二。參見「飛景」條。 華鋌: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命能工鑄造的三把寶劍之三。曹丕《典論》:「選茲良金,命彼國工,精而煉之,至於百辟,以為三劍:一曰飛景,二曰流彩,三曰華鋌。俱長四尺二寸,重一斤十有五兩,淬以清漳,勵以,飾以文玉,表以通犀。」 珠劍:古代名劍。《南史.羊侃傳》:「魏帝壯之,賜以珠劍」。 楊修劍:古代名劍。為漢末文學家楊修的佩劍。劍身長一尺六寸八分,篆有「楊修」二字,柄長八寸,重十四兩。便作圓環形,護手及劍柄、劍鞘均為木質,吞口為紫銅質。《紫劍指南》:「劍式極古,隱約為篆書『楊修』二字。 白虹:三國吳大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。晉.崔豹《古今注》:「三國吳大帝孫權有六柄寶劍,一曰白虹,二曰紫電,三曰辟邪,四曰流星,五曰青冥,六曰百里。」 紫電:三國吳大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之二。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「紫電青霜,王將軍之琥庫。」 辟邪:三國吳大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之三。參見「白虹」條。 流星:三國吳大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之四。唐.楊炯《楊盈川集.送劉校書從軍》詩:「赤土流星劍,鳥號明月弓。」 青冥:三國吳大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之五。 百里:古代名劍。三國吳大帝孫權所藏六柄名劍之六。 千古劍:古代名劍。《萬劍錄》載:「孫權以黃武五年,采武昌鋼鐵作千古劍,萬古刀,各長三尺九寸,刀頭方,皆是南越炭作之。」 棠谿:古代名劍。因戰國時期棠谿(今河南舞陽縣西南)地方出利劍。故以之名劍。《楚辭.九歎.怨思》:「執棠谿以刜蓬兮,秉干將以割肉。」劉勰《新論》:「棠谿之劍,天下之銛也。」亦作劍的代稱。 楊家山鐵劍 :現存最早的鐵劍。系湖南長沙楊家山春秋後期墓出土文物。劍通體長 38.4厘米,劍寬2-2.6厘米,劍脊厚0.7厘米。 七星劍:古代名劍。劍身近柄處飾有北斗七星文,故名。《吳越春秋》:「伍子胥過,解劍與漁夫曰;「此劍中有北斗七星文,其值百金。」 蔥:齊桓公劍。《荀子.性惡》 闕:姜太公劍。《荀子.性惡》 錄:周文王劍。《荀子.性惡》 曶:楚莊王劍。《荀子.性惡》 辟閭:闔閭劍。《荀子.性惡》 堅利侯:安祿山劍《古今注》 奪命龍:蜀王建劍《古今注》 蘭葉:《小知錄》引《山堂肆考》 流黃、揮精:《小知錄》上元夫人劍《錦繡萬花谷》 青萍:《陳琳.答東阿王箋》:「君侯體高世之才,秉青蓱(萍)、干將之器。」 結綠:《李白.與韓荊州書》:「庶青萍、結綠,長價於薛、卞之門。」 -END- 附錄~ 冷兵器的巔峰之作,歷2400年而不朽~!!!
2
留言列表